白羽鸡养殖中,细菌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。其中,两个革兰氏阳性菌(产气荚膜梭菌-魏氏梭菌、葡萄球菌)、两个革兰氏阴性菌(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)对肉鸡养殖过程危害较大。
细菌病毒等致病性病原进入体内通过的第一道屏障就是粘膜系统,它是启动免疫系统与产生粘膜抗体的主要场所,肠道粘膜的完整性决定营养物质的吸收。
如果粘膜系统遭到破坏,机体的抵抗能力、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都会受到影响。而产气荚膜梭菌是肉鸡养殖中破坏肠道粘膜的罪魁祸首。
剖检病变
急性病例:病变主要在小肠,尤其是空肠和回肠部分,肠壁脆弱、肠管扩张、肠壁增厚、肠腔内容物为混有血液的暗红色或褐色内容物,肠壁充血,有火柴头大小的出血点,肠黏膜上有大小不等、形状不一的麸皮样坏死灶。
慢性病例:消瘦,小肠中段粗大,是正常肠管的2-3倍,肠壁增厚,肠内容物减少,且有多量气泡。肠道表面呈灰白色,肠壁有出血斑点。肠粘膜坏死,呈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麸皮坏死灶,肠粘膜上疏松或致密的伪膜,伪膜外观呈黄色或绿色。
产气荚膜梭菌的危害
1、本病可严重破坏鸡群肠道健康,饲料转化率大幅下降,料肉比升高。
2、鸡群抗病力低下,死淘率急剧攀升,急性可引起大批死亡。
3、鸡群产气荚膜梭菌高发导致的相关性肝病高发时,其生产性能可能降低23~43%,蛋鸡和种鸡较为明显。
商品肉鸡为什么易感产气荚膜梭菌?
1、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存在自然界中,自从饲料禁抗以来,产气荚膜梭菌在家禽养殖中的控制难度明显加大。
2、饲料的营养标准与鸡肠道结构有关系,饲料追求营养丰富的高蛋白、高能量、高钙磷等、低纤维的饲料。雏鸡的肠道菌群没有完全建立,开食后接触有害菌几率大,便利于有害菌的繁殖。
3、雏鸡饲养管理,高温高湿或高温低湿、通风不良,饮水温度过低、免疫扩群、饲喂方式的不合理等应激都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,致病菌乘虚而入。
4、用药误区,习惯性的将大量革兰氏阴性菌(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)的药物作为开口药使用。忽略抗生素影响肠道菌群的正常建立,阻碍机体免疫识别系统建立,延缓机体免疫应答启动。70%的免疫细胞是在肠道粘膜中,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,也是第一道屏障。
针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防控措施
家禽肠道微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:嗉囊-乳酸杆菌为主;腺胃-高浓度的乳酸杆菌、肠球菌鸡肠杆菌;小肠-以乳酸杆菌、肠杆菌和肠球菌为主;回肠-70%是乳酸杆菌,其次是梭菌属、链球菌属及肠球菌属;盲肠-是肠道微生物定植的主要部位,也是微生物厌氧发酵的主产区。
1、刚刚孵化出来的健康小鸡肠道几乎是无菌的,3天后开始部分微生物开始定植,最佳的孵化条件以及良好的饲料和水质将确保肠道的稳定性更快。
1~3日龄:消化道菌群开始建立,4-7日龄:炎迪克(林可霉素)+常噬(梭菌方),连用4天,配合益生源连用4天效果更佳。
防控目的:4日龄开始用药,不影响早期有益菌群定殖,炎迪克(林可霉素)针对厌氧菌定向净化魏氏梭菌,常噬(梭菌方)可以含有魏氏梭菌噬箘体,双效协同彻底净化魏氏梭菌,同时补充有益菌,形成肠道优势有益菌群,持续压制魏氏梭菌,达到良好的长效低成本防控效果。
2、加强温湿度管理,育雏舍根据鸡的表现实施。第一周湿度保持65%,饮水温度在25°c左右,减少过渡料、免疫分群应激。
3、注意水线管理,定期清洗水线,或者饮水优酸宝,净化水质维持肠道健康。
4、中后期发病治疗可以使用常噬(梭菌方)+球痢康,可适当配合益生源,降低应激,防控球虫的感染,可有效降低产气荚膜梭菌的感染,也可以周期性使用常噬(梭菌方)+益生源组合